设计模式 一

提高代码重用性(相同的代码,不用多次编写)

代码可读性(编程规范性,便于自己及其他程序猿的阅读和理解)

可扩展性(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的时候,非常的方便,可维护)

可靠性(程序不容易出错,可靠性高 )

使程序呈现高内聚,低耦合的特性

设计模式的七个原则:

单一职责原则

对一个类来说,一个类只负责一个职责,当类A负责两个职责的时候:职责A,和职责B的改变可能会使得另外一个职责出错。

  • 降低类的复杂性
  • 提高类的可读性,可维护性
  • 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
  • 通常情况下我们,我们因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,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单一职责原则,只有类中的方法足够少的时候,可以在方法级别保持单一职责原则

接口隔离原则(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e)

客户端不应该依赖他不需要的接口,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

举例:

类A通过接口Interface1依赖类B,但是只使用了接口的1,2,3方法。

类C通过接口Interface1依赖类D,但是只使用了接口的1,4,5方法。

但是此时类B和类D任然需要实现所有方法

将上述的接口1分解成三个接口,这样

类A通过接口Interface1和接口Interface2依赖类B

类C通过接口Interface1和接口Interface2依赖类D

依赖倒转原则(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e)

  1. 高层模块不要依赖底层模块,二者都应该依赖器抽象
  2.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抽象
  3. 依赖倒转的思想是面对接口编程
  4. 细节具有多变性,接口就稳定得多
  5. 接口和抽象类的目的是定义好规范
Dependecy Dependecy1

依赖关系传递的三种方式和应用案例

  1. 接口传递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interface IOpenAndClose {
public void open(ITV tv); //抽象方法,接收接口
}

interface ITV { //ITV接口
public void play();
}


// 实现接口
class OpenAndClose implements IOpenAndClose{
public void open(ITV tv){
tv.play();
}
}
class ChangHong implements ITV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play() {
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System.out.println("长虹电视机,打开");
}
}
  1. 构造器方法传递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interface IOpenAndClose {
public void open(); //抽象方法
}
interface ITV { //ITV接口
public void play();
}
class OpenAndClose implements IOpenAndClose{
public ITV tv; //成员
public OpenAndClose(ITV tv){ //构造器
this.tv = tv;
}
public void open(){
this.tv.play();
}
}

class ChangHong implements ITV {

@Override
public void play() {
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System.out.println("长虹电视机,打开");
}
}
  1. setter方法传递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interface IOpenAndClose {
public void open(); // 抽象方法
public void setTv(ITV tv);
}

interface ITV { // ITV接口
public void play();
}

class OpenAndClose implements IOpenAndClose {
private ITV tv;
public void setTv(ITV tv) {
this.tv = tv;
}

public void open() {
this.tv.play();
}
}

class ChangHong implements ITV {

@Override
public void play() {
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System.out.println("长虹电视机,打开");
}

}
DependencyPass

依赖倒转原则的注意事项和细节

  1. 底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者接口,或者两者都有,这样程序的稳定性会更好。
  2.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和接口,这样我们的变量应用和实际对象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,利于程序的扩展和优化。
  3. 遵循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。

里氏替换原则

oo中的继承性的思考和说明

  1. 继承时包含这样一层含义: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,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七月,虽然他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要遵循这些七月,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进行任意的修改,就会给整个继承梯子造成破坏。
  2. 继承再给程序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。比如继承会给程序带来入侵性,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,增加对象之间的耦合性。
  3. 如何正确的使用里氏替换原则

达到的效果。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尽量不要重写父类中的方法,如果真的要替换,我们可以让原有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加基础的基类

A和B的耦合关系被断开,提出一个新的base类来聚合AB两个类

开闭原则(Open Close Principe)

  1. 开闭原则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
  2. 一个软件实体例如类,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,对修改关闭(对使用方)。使用抽象来构建框架,使用实现来扩展细节。
  3. 软件需要变化时是扩展软件的实体行为来实现变化,而不是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。
  4. 其他原则,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的原则
ocp

改进的思路:

把shape类做成抽象类,并提出一个抽象的draw方法,让子类去实现这个方法,有了新图形之后只要继承与shape类就可以了。

迪米特法则

基本介绍:

  1. 一个对象应该与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
  2. 类与类的关系越密切,耦合度越大
  3. 又叫做最小知道原则,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,也就是说,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有多么复杂,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外部,对外除了提供public方法,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
  4. 迪米特法则有一个更加简单的定义:至于直接朋友通信。
  5. 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,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,其中我们成出现在成员变量,方法参数,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。
Demeter demeterok
  • 迪米特法则降低了类之间的耦合
  • 但是同时注意: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,因此迪米特法则只是要求降低类之间耦合关系,并不是完全没有耦合关系。

合成复用原则

单例模式

静态常量饿汉式

可以使用,但是可能比较浪费内存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class Singleton {

//1. 构造器私有化, 外部能new
private Singleton() {

}
//2.本类内部创建对象实例
private final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
//3. 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,返回实例对象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instance;
}

}

静态代码快饿汉式

可以使用,但是可能比较浪费内存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class Singleton {

//1. 构造器私有化, 外部能new
private Singleton() {

}

//2.本类内部创建对象实例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
static { // 在静态代码块中,创建单例对象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
//3. 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,返回实例对象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instance;
}

}

线程不安全懒汉式

不推荐使用,线程不安全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
private Singleton() {}

//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当使用到该方法时,才去创建 instance
//即懒汉式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return instance;
}
}

线程安全懒汉式

多线程不推荐使用,效率低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//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
private Singleton() {}

//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加入同步处理的代码,解决线程安全问题
//即懒汉式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return instance;
}
}

同步代码块懒汉式

多线程不能使用,不能保证多线程的线程安全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//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;

private Singleton() {}

//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加入同步处理的代码,解决线程安全问题
//即懒汉式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return instance;
}
}

DoubleCheck懒汉式

推荐使用,线程安全,效率高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// 懒汉式(线程安全,同步方法)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;

private Singleton() {}

//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加入双重检查代码,解决线程安全问题, 同时解决懒加载问题
//同时保证了效率, 推荐使用
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synchronized (Singleton.class) {
if(instance == null) {
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}

}
return instance;
}
}

静态内部类

推荐使用,线程安全,效率高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// 静态内部类完成, 推荐使用
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;

//构造器私有化
private Singleton() {}

//写一个静态内部类,该类中有一个静态属性 Singleton
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Instance {
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= new Singleton();
}

//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,直接返回SingletonInstance.INSTANCE
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
return SingletonInstance.INSTANCE;
}
}

枚举方法

推荐使用,线程安全,效率高

1
2
3
4
5
6
7
//使用枚举,可以实现单例, 推荐
enum Singleton {
INSTANCE; //属性
public void sayOK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ok~");
}
}

单例模式一般使用在不需要建立多个对象,建立对象的开销大,或者需要保持对象的统一。

工厂模式

简单工厂模式

SimpleFactory

工厂方法模式

factoryMethod

抽象工厂模式

absFactory

原型模式

Java中Object类是所有类的根类,Object类提供了一个clone()方法,这个方法可以将一个Java随想复制衣服,但是实现clone的Java类必须要实现一个接口Cloneable,该接口表示该类能够复制且具有复制的能力->原型模式、

基本介绍:

  1. 原型模式是指:使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,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
  2. 原型模式是一种创建设计模式,允许一个对象再创建一个可定制的对象,无需知道如何创建的细节。
  3. 工作原理是:通过讲一个原型对象出啊到那个要发动创建的对象,这个要发动创建的对象通过请求原型对象拷贝他们字节来实施创建,即对象.clone()。

原型模式创建的两种方法:

  • 重写clone方法

  • 序列化+反序列化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public class DeepProtoTyp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, Cloneable{

public String name; //String 属性
public DeepCloneableTarget deepCloneableTarget;// 引用类型
public DeepProtoType() {
super();
}


//深拷贝 - 方式 1 使用clone 方法
@Override
protected Object clone()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{

Object deep = null;
//这里完成对基本数据类型(属性)和String的克隆
deep = super.clone();
//对引用类型的属性,进行单独处理
DeepProtoType deepProtoType = (DeepProtoType)deep;
deepProtoType.deepCloneableTarget = (DeepCloneableTarget)deepCloneableTarget.clone();

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return deepProtoType;
}

//深拷贝 - 方式2 通过对象的序列化实现 (推荐)

public Object deepClone() {

//创建流对象
ByteArrayOutputStream bos = null;
ObjectOutputStream oos = null;
ByteArrayInputStream bis = null;
ObjectInputStream ois = null;

try {

//序列化
bos =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();
oos = new ObjectOutputStream(bos);
oos.writeObject(this); //当前这个对象以对象流的方式输出

//反序列化
bis =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(bos.toByteArray());
ois = new ObjectInputStream(bis);
DeepProtoType copyObj = (DeepProtoType)ois.readObject();

return copyObj;

} catch (Exception e) {
// TODO: handle exception
e.printStackTrace();
return null;
} finally {
//关闭流
try {
bos.close();
oos.close();
bis.close();
ois.close();
} catch (Exception e2) {
// TODO: handle exception
System.out.println(e2.getMessage());
}
}
}
}

建造者模式-不太懂

建造者模式的四个角色:

  1. product(产品对象):一个具体的产品对象
  2. builder(抽象建造者):创建一个product对象的各个指定的接口、抽象类
  3. ConcreteBuilder(具体建造者):实现接口,构建和装配各个部件。
  4. Direcrtor(指挥者):构建一个使用builder接口的对象。它主要是用于创建一个复杂对象。它主要由两个作用,一是:隔离了客户与对象的生产过程,二是:负责控制产品对象的生产过程
Builder

适配器模式(Adapter Pattern)

基本介绍:

  1. 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,主要目的是兼容性,让原本因接口不匹配不能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可以协同工作,其别名为包装器
  2. 适配器属于结构型模型
  3. 主要分为三类:类适配器模式,对象适配器模式,接口适配器模式

工作原理:

  1. 适配器模式: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一种接口,让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兼容
  2. 从用户的角度是看不到被适配器,是解耦的
  3. 从用户调用适配器转化出来的目标接口方法,适配器再调用被适配者的相关的接口
  4. 用户收到反馈,感觉自己只是与目标交互

类适配器

adapter

代码实现:

1
2
3
4
//适配接口
public interface IVoltage5V {
public int output5V();
}
1
2
3
4
5
6
7
8
9
//被适配的类
public class Voltage220V {
//输出220V的电压
public int output220V() {
int src = 220;
System.out.println("电压=" + src + "伏");
return src;
}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//适配器类
public class VoltageAdapter extends Voltage220V implements IVoltage5V {

@Override
public int output5V() {
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//获取到220V电压
int srcV = output220V();
int dstV = srcV / 44 ; //转成 5v
return dstV;
}
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public class Phone {

//充电
public void charging(IVoltage5V iVoltage5V) {
if(iVoltage5V.output5V() == 5) {
System.out.println("电压为5V, 可以充电~~");
} else if (iVoltage5V.output5V() > 5) {
System.out.println("电压大于5V, 不能充电~~");
}
}
}
  1. java是单继承机制,所以类适配器需要继承src类这一点是一个缺点,要求dst必须是一个接口,有一定的局限性
  2. src类的方法在Adapter中都会暴露出来,也增加了使用的成本
  3. 由于继承了src类,所以可以根据要求重写src的方法,使得Adapter的灵活度增加了

对象适配器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//适配器类
public class VoltageAdapter implements IVoltage5V {

private Voltage220V voltage220V; // 关联关系-聚合
//通过构造器,传入一个 Voltage220V 实例
public VoltageAdapter(Voltage220V voltage220v) {
this.voltage220V = voltage220v;
}

@Override
public int output5V() {

int dst = 0;
if(null != voltage220V) {
int src = voltage220V.output220V();//获取220V 电压
System.out.println("使用对象适配器,进行适配~~");
dst = src / 44;
System.out.println("适配完成,输出的电压为=" + dst);
}
return dst;

}

}

接口适配器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//在AbsAdapter 我们将 Interface4 的方法进行默认实现
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Adapter implements Interface4 {

//默认实现
public void m1() {

}

public void m2() {

}

public void m3() {

}

public void m4() {

}
}
AbsAdapter